top of page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  • 黒のYouTubeアイコン
網頁用生命教育.png

棄養從來不是突然的決定
而是責任教育的缺席

數據顯示,老年寵物被棄養的比例高達42%(較年輕寵物高出3倍),主因是飼主面對醫療負擔與長期照護壓力時選擇放棄。許多人在飼養前未認清「寵物是終身責任」,當動物生病、衰老時,才發現自己並未做好準備。這些案例背後反映的是飼主責任意識的缺失與生命教育的不足。生命教育的重要性,在於它能夠從根本上培養人們對生命的尊重與責任感,建立起人與動物之間可持續的和諧關係。

2024學校分佈網站用.jpg
深色.png
學校覆蓋率.png

人人流浪狗澳門義工團自2018年起推動青少年生命教育,目標清晰明確:

1、破除「寵物是玩具」的迷思:透過真實案 例,讓學生理解飼養需承擔的經濟、時間與情感成本。


2、培養「生命全程責任觀」:從幼年到老年,醫療到臨終照護,都是飼主不可推卸的責任。

行動與成效:

 

1、全澳80%學校參與,學生反饋
我們與市政署合作,以「互動體驗」取代說教,成效顯著:

✓ 犬舍探訪百場:讓未有條件飼養動物的學生有機會接觸,親身感受,學習相關知識。

✓ 校園探訪百場:生命教育形式包括多媒體教學、專題講座、與犬隻互動體驗、藝術創作等等,對象面向幼兒園至中學,但亦吸引大學生及師範界義工參與其中。

✓ 學生創作觸動人心:許多孩子在公益比賽,創作出愛護動物的感人畫作。

2、教師與學生的意外收穫
參與校園之回饋摘選(數量眾多,未能盡錄)

「自己生命的承擔」(中葡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回饋):在同學層面可得到新的感受包括有1.能認識貴團體在幫助猫狗上的功能 2.本澳需要幫助的流浪貓狗數量之大,從而使同學感到確實有需要盡一點綿力 3.對生命的承諾(最大得著是對自己生命的承擔,再擴展到有能力去關顧小動物)。

「期待下次能延長活動時間」(澳門城市大學教師回饋):在參與本次流浪動物探訪活動後,我校師生收穫頗豐。這次生命教育活動以一種直觀且震撼的方式,為大家開啟了關愛流浪動物的全新視角。  踏入流浪動物救助基地,同學們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觸動。那些曾在街頭流浪的動物,在救助人員悉心照料下,逐漸恢復健康,它們的眼神中滿是對溫暖與愛的渴望。救助人員詳細介紹每隻動物背後的故事,以及救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,讓師生們真切體會到動物保護事業的不易。美中不足的是,本次活動時間稍顯倉促,不少同學意猶未盡。大家在交流中紛紛提到,期待下次活動時間能夠延長一些。這樣一來,同學們能有更充裕的時間與動物互動,深入了解救助工作的每一個細節,也能讓大家更加從容地感受生命教育的意義。另外,聽聞基地4樓有著別樣的救助展示與動物康復訓練區域,同學們對此充滿好奇,希望下次可以安排參觀4樓,進一步拓寬對流浪動物救助工作的認知視野。

「學生對活動印象深刻」(婦聯學校教師回饋):安排妥當,本次生命教育講座與我們的主題教學內容貼切,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流浪動物,教育小朋友利用領養代替購買,養寵物前需要考慮清楚,學生們都很喜歡是次活動安排,特別喜歡與小狗們的互動,讓他們對這次活動印象深刻。

3. 解決「無寵家庭」的教育空白
澳門多數學生缺乏接觸動物的機會。我們透過:

校園互動工作坊:引導學生模擬「飼主決策」,如何為動物規劃一生的幸福生活經濟儲備及未來護老善終安排。

法律知識融入教學:結合《動物保護法》,讓學生明白棄養不僅是道德問題,更是法律責任。

未來願景:

從個人到社會的文化革命

 

生命教育的影響是漣漪式的——當孩子學會責任,他們會影響家庭,家庭會改變社區。我們正見證這樣的轉變:

✓ 更多學生加入義工行列,協助照顧被棄養的老年動物。

✓ 學校主動將生命教育納入校本課程,形成長期機制。

「沒有天生的壞飼主,只有未被啟發的責任心。」

2025年4月9日 澳門人.澳門事
第3335集
攜手十年-人人流浪狗的社區力量

我們堅信:

預防勝於補救。通過生命教育播撒的種子,終將長成守護動物的森林。邀請您一起為推動生命教育出一分力,為下一代植入尊重生命的DNA。

因考量部分救援領養案例的個人私穩及資料整理進度,人人流浪狗澳門義工團將有最後保留一切決定權

bottom of page